2023年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每日一練《綜合知識》8月20日專為備考2023年綜合知識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媒體對新聞價值標準的運用,應恪守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特殊情況下可以忽視社會責任()
答 案:錯
2、記者甲為乙企業(yè)發(fā)布了一篇較有影響力的正面報道,乙企業(yè)見甲買房首付缺錢,主動借款給他,甲同意,打了欠條,并按期還了錢,甲的這種行為應該不屬于有償行為。
答 案:錯
3、新聞真實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個以接近真相為目標的持續(xù)過程。
答 案:對
單選題
1、2013年4月19日,中國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活動。
- A:群眾路線教育實踐
- B:服務型黨組織創(chuàng)建
- C: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 D:基層組織創(chuàng)先爭優(yōu)
答 案:A
解 析: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2、廣義的國際金融市場是指()。
- A:國際貨幣和資本市場
- B:國際貨幣、資本和外匯市場
- C:國際貨幣、資本和黃金市場
- D:國際貨幣、資本、外匯和黃金市場
答 案:D
解 析:國際金融市場是指由國際性的資金借貸、結算、匯兌以及有價證券、黃金和外匯的買賣活動所組成的市場。狹義的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國際間長短期資金借貸的場所。廣義的國際金融市場是指從事各種國際金融業(yè)務活動的場所,包括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或非居民與非居民之間,有短期資金市場、長期資金市場、外匯市場、黃金交易市場等。
3、通貨膨脹指因貨幣供給()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上漲的現象。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不等于
答 案:A
解 析: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貨幣的供給大于貨幣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貨幣貶值,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xù)而普遍上漲的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多選題
1、下面哪些古語描述了社會動機?()
- A:食色性也
- B: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 C: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D: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耳
答 案:BCD
解 析:社會動機是指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在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學習和經驗而產生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內部刺激,是個人社會行為的直接原因。A項,“食色性也”意思是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本性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習就可獲得,因此不屬于社會動機。其他三項都含有豐富的學習和經驗屬性。B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意思是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表達了在社會中應秉持的處世立身之道。C項,“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表達了人們不甘于命運和平凡的思想。D項,“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耳”意思是富貴了就要衣錦還鄉(xiāng),不然就如同穿著華服在夜間行走。表達了人們對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的美好愿景。
2、《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指出,為境外竊取國家秘密、情報罪是觸犯刑法的行為。為境外竊取國家情報罪具體是指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情報的行為。以下哪些屬于國家秘密的內容?()
- A: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 B: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
- C: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
- D:中央政府的財政總預算總決算報告
答 案:ABC
解 析:《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九條規(guī)定國家秘密包括:①國家事務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②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專頂;③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相保密義務的秘密事項;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秘密事項;⑤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⑥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⑦經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的其他秘密事項。政黨的秘密事項中符合前款規(guī)定的,屬于國家秘密。D項,中央政府的財政總預算總決算報告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會議及財政部官網披露,不屬于國家秘密內容。
3、下列權利中,屬于人格權的有()。
- A:名譽權
- B:姓名權
- C:配偶權
- D:代表權
答 案:AB
解 析: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與身份權。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隱私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親屬權等。《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第一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主觀題
1、EFP電子現場制作
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電子現場制作,簡方之就是用轉播車在現場制作節(jié)目或現場轉播的活動。無論是現場轉播還是現場錄像,電視鏡頭的拍攝、錄制和編輯都是與事件發(fā)生發(fā)展同步進行的,因此現場感特別強。
2、設想你是電視記者,在得知下列消息后即著手準備該事件的電視后續(xù)報道。請將你擬進行電視采訪的內容、對象、方式、場所等做一個闡述。廣州珠寶價格年年漲吸引投資專家稱超五成為假貨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廣州近來有市民投資寶石,但有專家說:超過五成的珠寶玉石有假,而目前市面上99%的琥珀都是假的。近年,廣州市的珠寶價格年年漲,年均漲幅是在30%左右,但到去年這個價格成為跳躍式上漲。價格上漲的確吸引不少人來投資。而廣州珠寶玉石的售價,比北京、上海都明顯的便宜。由于人們的認知度不夠,市面上像碧璽、壽山石還有琥珀,鑒定為假的比例也都是最高的。專家稱,目前市面上99%的琥珀都是假的。造假的手法一是用聚酯假冒琥珀,二是將細碎的琥珀壓融后,做成大琥珀。所以說,投資有風險,市民還是要擦亮眼睛,以免上當。
答 案:要點及評分標準:后續(xù)報道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電視采訪:(1)玉石珠寶漲價、造假等實際情況;(2)玉石珠寶商店顧客購買場景;(3)尋找購買玉石珠寶的人,談談上當情況;(4)其他相關方面。這是一則針對相關報道要點進行闡述的題目。首先,應當針對題目以及所給材料明確需要報道事件的背景以及要求,再根據電視報道的要素以及特點,明確報道地點、采訪對象以及采訪方式和內容。另外,材料分析題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解題的和思路應當緊扣材料所反映的內容與要點,不能脫離材料,應當善于抓住材料中反映主題和要點的語句,以打開解題思路。比如,本題,材料中點明了有兩個報道要點,即“漲價”與“造假”,因此后續(xù)報道的重點應當圍繞著這兩個要點展開。記者應當充分挖掘新聞事實來支撐這兩個要點,多方聽取聲音,這樣就能比較準確地鎖定各采訪對象人群以及采訪地點。另外,采訪方式應當符合電視報道的特點,在尊重新聞事實的同時,挖掘受眾感興趣的新聞事實,做到重點突出,客觀報道。
3、列舉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媒體報道中的問題,并總結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2011年12月底,某媒體以《北大校長肯定中國教育批美國教育“一塌糊涂”》為題,報道了北大校長周其鳳在長沙一中的演講活動。報道中稱:對于很多人否定中國教育的態(tài)度,周其鳳持不同觀點。報道使用直接引語說明周其鳳對美國教育的評價:“我認為美國的教育一塌糊涂。他們的每一任總統(tǒng)都不懂得尊重人,總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蔽恼驴l(fā)后,其他媒體紛紛以“北大校長批美國教育一塌糊涂”為題轉載。一時間,北大校長的不當言論引發(fā)公眾熱議。但實際上,周其鳳這段話的原意是:在整體肯定美國教育的基礎上,提出其存在的一些問題。
答 案:列舉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媒體報道中的問題,并總結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1)編輯、記者報道行為失范的表現:①煽情新聞、標題黨。為了吸引眼球,將最聳動的內容放在標題中,違反平衡、全面、準確報道的原則。②斷章取義、剪裁事實。違反新聞真實性原則。③主題先行,任意篡改采訪對象的原意,并以直接引語的形式出現,傷害了事實的同時,也傷害了釆訪對象的信任,有損媒體公信力。④實際上是一篇虛假報道,錯誤地引導了受眾。總之,案例所反映的“標題黨、煽情、斷章取義”等報道行為反映出一些媒體或媒體工作者單純?yōu)榱恕拔矍颉保幌н`背新聞職業(yè)道德,誤導受眾,損害媒體公信力的職業(yè)生態(tài)現實。(2)造成新聞媒體、從業(yè)者道德失范的原因:①媒體行業(yè)競爭加劇,收視收聽率成為媒體的主要追求目標;媒介融合技術的發(fā)展,對媒體從業(y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媒體行業(yè)的職業(yè)道德意識、職業(yè)道德教育(如三項學習教育等)、職業(yè)道德共識缺乏,潛規(guī)則大行其道。③媒體單位自律的體制機制,如培訓、獎懲機制實施不到位。④媒體行業(yè)、媒體單位自律規(guī)范理念和準則缺位。
論述題
1、試論述信息傳播網絡化、數字化對新聞工作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提出你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建議。
答 案: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把聲、光、電、磁等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或把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變?yōu)閿底志幋a。以高速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數字編碼、數字壓縮、數字調制與解調等信息處理技術,通常稱為數字化技術。(1)信息傳播網絡化、數字化對新聞工作的影響①為人類提供了世界規(guī)模的信息和服務資源?;ヂ?lián)網比任何一種傳播方式都更加快捷、更加經濟、更加直觀,更有效地把各種思想、信息、作品傳播開來,使傳播邁上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新媒體實現了“人人皆傳者、人人皆受者”的傳播模式,網友不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還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傳受雙方的互動關系越來越得到強化。自媒體的出現,又將網絡新聞的傳播模式進行了改變,每個人不僅可以在網絡上發(fā)表評論,還可以成為新聞的發(fā)布者,實現了普通大眾在媒體上發(fā)聲的可能。
②網絡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傳播范圍更廣,具體表現在信息傳播的廣泛和信息接受的廣泛。互聯(lián)網媒體顛覆了傳統(tǒng)媒體傳播范圍狹小的限制,這在地方性媒體和全國性媒體、弱勢媒體與強勢媒體的競爭上是有優(yōu)勢的。這實現了個人網站在一夜之間得到世界網民關注的可能。在它帶來信息量劇增,與促進人類智慧開發(fā)的同時,也導致信息蕪雜、零碎、分散、表面化,造成人們對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
(2)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建議
廣播電視媒體應該以負責的態(tài)度,對海量信息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和判斷,努力做到真實、全面、深刻、精彩地反映實際、引導輿論,具體如下:
①借助新媒體技術拓寬發(fā)展
在我國這兩年許多電視臺都開始注重借助網絡技術增強自身媒體的影響力。例如,中央電視臺在全國兩會期間的特別節(jié)目就與手機微信平臺聯(lián)合,讓受眾用手機通過“搖一搖”就可以實時參與評論。傳統(tǒng)電視臺與網絡新媒體之間的合作大有可為,目前,新媒體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出現了傳統(tǒng)媒體人才流向新媒體的情況,但是在總量上我國傳統(tǒng)電視臺還是聚集了電視行業(yè)的大多數人才,電視臺還是現在電視新聞主要的內容制作單位。采訪隊伍、硬件設備上傳統(tǒng)電視臺還是具備絕對的優(yōu)勢,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影響,傳統(tǒng)電視臺不應該恐懼逃避,反而應該借助網絡、手機等移動終端,發(fā)揮自身人才和節(jié)目內容上的優(yōu)勢,拓展自身領域和傳播方式,倉彳造具有廣闊前景的新型傳播媒體。
②確立精準評論的權威性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電視新聞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在深度評論領域的優(yōu)勢,利用評論的深度與精度以及通過高水平的評論員,確立媒體權威性,吸引更多的觀眾。新媒體一大優(yōu)勢是互動性強,任何人都可以評論留言,同時也出現了短板一一評論缺乏權威性。傳統(tǒng)電視媒體,應該借助自己人才上的優(yōu)勢,加強深度評論。中央電視臺的時事新聞評論直播節(jié)目《新聞1+1》,由主持人和“新聞觀察員”對當天或近期的重大新聞事件、熱點話題進行解讀、分析和評論。透過新聞事件錯綜復雜的表象,揭示事件的緣由、背景和意義。通過有角度的解讀,有深度的分析,有銳度的評論,在觀眾中樹立了節(jié)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不僅得到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也贏得了眾多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
③做好新聞直播節(jié)目增強競爭力
新聞直播節(jié)目一直是電視新聞媒體實力的體現,也是贏得受眾忠誠度、樹立媒體權威性的重要節(jié)目形態(tài)。網絡新聞的優(yōu)勢是技術上更容易實現直播,但是對于大型直播報道,傳統(tǒng)電視臺有著人才、設備和實踐的優(yōu)勢。類似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樣的直播需要經驗豐富的記者、先進的直播車等技術裝備,還要整體節(jié)目把控的核心帶隊者,這些對于目前我國的新媒體來說都是不能同時具備的,所以傳統(tǒng)電視媒體要繼續(xù)做好大型電視新聞直播節(jié)目,成為內容提供者。同時,還可以和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借助網絡技術把自己的直播節(jié)目品牌傳播得更廣。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步,人們接收新聞的方式也越來越多。雖然網絡新聞沖擊了電視新聞,但這同時也促進了電視新聞的成長和改革,通過對比和分析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在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不斷地舍棄不足、落后的地方,使電視新聞能夠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2、《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yè)道德準則》規(guī)定: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包含哪些要求?請結合實際分析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及危害。
答 案:(1)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應該對報道內容的真實和準確負責,這一規(guī)定的要求如下:①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不編造新聞,不歪曲、夸大事實。
②消息來源必須真實可靠。應深入新聞現場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證新聞要素準確無誤;未經證實的消息,應加以說明;除需要對提供信息者保密外,報道中應指明消息來源。
③認真核實報道內容,包括基本事實、新聞資料、引述轉述語言等。對稿件中采用的聲音、圖像、數據、文件摘錄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實、準確、科學、統(tǒng)一。
④報道中的細節(jié)必須真實,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張。報道所采用的聲音、圖像均應來自新聞現場或與報道主題相關的采編活動,而非個人編造或拼接。
⑤在報道、說明、解釋和評論事實時,要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避免因為報道膚淺、片面而導致公眾對事物的判斷產生偏差或錯誤。
⑥報道一經發(fā)布,如果發(fā)現錯誤,應立即公開更正。
(2)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表現
①道聽途說、捕風捉影。把小道消息當作事實來報道,把內部的計劃、設想當成現實來報道。
②憑空編造的虛假報道。
③文題不符的標題造假。追求視覺沖擊力,內容與標題對不上。
④夸大其詞的失實報道。對事實添枝加葉,移花接木,不少情節(jié)和內容是作者想象出來的。
(3)新聞失實的危害
①損害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②誤導公眾,引發(fā)思想混亂,甚至帶來不安定因素,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4)新聞真實的重要性
真實對于新聞具有重要意義,是新聞的生命。堅持新聞真實是新聞媒體取得公眾信任的前提,是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聞事業(yè)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立足點。新聞是面向社會的信息傳播,新聞真實不僅關系到社會成員的利益,而且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利益。失實的新聞報道是新聞工作的大敵,是社會的公害。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事業(yè)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3、黨的十八大決定,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請結合新聞戰(zhàn)線宣傳工作實際,論述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和意義。
答 案:群眾路線思想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1)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
群眾路線思想在當前新聞工作中的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有“三貼近”原則的學習和走轉改活動落實:
①“三貼近”原則
新聞宣傳和新聞改革要堅持和落實“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a.貼近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具體實在、扎實深入;
b.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富有生活氣息;
c.貼近群眾,就是以人為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使宣傳報道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②走轉改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進一步落實新聞報道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更加落實了群眾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貫徹。
(2)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①群眾觀點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群眾立場是決定我們黨的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也是決定新聞工作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群眾立場要求新聞工作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說話。堅持三貼近,堅持群眾路線,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增強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
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能更好地履行新聞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的宗旨,加深對基本國情的理解,加深對黨和國家政策的理解,對人民群眾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③有利于推進新聞改革創(chuàng)新,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對準基層,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聯(lián)系黨和人民的紐帶作用,多用貼近群眾的生動事例,多用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真實反映社情民意。
④促進新聞工作讓群眾滿意。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檢驗新聞工作的第一標準,把群眾意見作為衡量新聞工作長短優(yōu)劣的最好尺子,新聞作品的評選評比注重群眾感覺,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讓新聞工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